钻井工程十大技术措施
时间:2024-08-02 来源: 网络 阅读:次
以下是钻井工程中常见的十大技术措施: 1. 钻井施工技术措施:严格执行钻具组合设计,钻进时遵循规定参数,若有蹩跳应减压钻进;准确判断井下钻头状况,把握更换时间以避免钻头事故;井底有落物时需打捞干净后再下入新钻头;出现溜钻、顿钻等异常时应检查原因并处理;换钻头前量好尺寸,避免下入小井眼造成卡钻等事故;上卸扣使用合适尺寸的钻头盒子;下钻时在钻头接触井底前10米开泵循环钻井液并缓慢下放钻具清洗井底;严格遵守起下钻操作规程;钻杆、钻铤螺纹连接使用密封脂进行密封和润滑。 2. 防卡技术措施:加强钻井液管理,保持性能符合要求以稳定井壁,防止钻铤、钻头等泥包;钻进期间副司钻密切关注钻井泵的泵压、排量等,异常时停泵检查;司钻认真查看立管压力表和指重表,综合判断井下情况,异常时立即起钻;起钻遇卡应活动钻具,上提和下放悬重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,若活动钻具无法解卡,可采取解方钻杆、划眼等措施;钻具在井内静止时间不超3分钟,且每次活动距离大于5米;PDC钻头钻进一定距离后起钻检查并进行短起下作业;使用润滑剂改善钻井液及滤饼润滑性。 3. 防斜技术措施:开钻打方钻杆用1档转速轻压钻进确保井口开直,钻铤未加足前按实际钻铤重量的70%加压,之后按设计参数钻进;确保稳定器安放位置和外径符合标准,数量不足不开钻;钻进过程操作平稳,送钻均匀,避免超压钻进;坚持定点测斜,测斜井段不超20米,井斜角大于1.5度加密测斜以监视变化趋势,防止井斜超标。 4. 防漏、防塌技术措施:钻完第四系后及时加入钻井液处理剂预防井塌;控制开钻钻速以保证上部井眼畅通并形成良好泥饼;考虑井深结构和钻具对钻井液循环环空阻力的影响,防止钻头、螺扶和钻铤泥包;设备原因不能钻进时,避免长时间在同一位置循环以防形成大肚子井眼;每次起钻及时灌满钻井液,下钻控制下放速度以免压漏地层;特殊井下钻中途循环钻井液;坚持短起下钻制度保证井眼畅通,防止泵压过高蹩漏地层;钻进或停钻循环时注意观察井口和钻井液池面变化,发生漏失或井下异常立即起钻检查;一旦井漏,及时汇报并制定合理技术措施防止恶化。 5. 防止井下落物措施:认真检查入井工具(如钻头、钻具、套管),用大钳按规定扭矩上紧;井口手工具专人负责,严禁放在转盘上或在井扣处换钳牙;经常检查维修井口工具以确保其灵活好用;起下钻时围好井口;每次起下钻过程中,严格检查井口工具(如液压大钳、卡瓦牙、安全卡瓦牙、吊卡等),操作平稳防止碰撞造成金属工具和设备脆裂而引起落物;测井作业时专人记录下井仪器数量以防落井。 6. 优化钻具组合:根据地层特性和钻井设计,选择合适的钻头、钻铤、稳定器等钻具,以提高钻进效率和井眼质量。 7. 钻井参数优化:合理调整钻压、转速、排量等钻井参数,以适应不同地层条件,提高钻进速度,同时减少对钻具和设备的磨损。 8. 钻井液性能维护:实时监测和调整钻井液的密度、黏度、滤失性等性能,使其满足井下需求,如稳定井壁、携带岩屑、润滑钻具等。 9. 地质导向技术:在钻进过程中,结合地质数据和随钻测量仪器,实时判断钻头位置和地层情况,及时调整井眼轨迹,确保准确钻达目标层位。 10. 井控安全措施:严格执行井控规定,安装并正确使用防喷器等井控设备,加强井控培训,提高人员井控意识和操作技能,及时发现和处理溢流等井控异常情况,确保钻井作业安全。 在实际钻井工程中,需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、井型、钻井目的等因素,综合应用这些技术措施,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优化,以确保钻井作业的安全、高效进行。同时,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还会有新的钻井技术和措施不断涌现和应用。
- 上一篇: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凿岩台车
- 下一篇:爆破作用的基本原理简述